×
职教论坛

成果导向的职教师资双师素质培养模式思考(2)

四、基于成果导向的职教双师素质培养是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从工作本质上讲是实现对人的教育培养,从广义上理应归入教学活动。虽然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有别于学历教育,但其师资培养中缺乏清晰培养目标、由于更依赖于外训而致缺乏系统深入的内训方案、培训结果考核性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引入“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来解决这些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视为是对这种教学理念的嫁接运用。笔者通过文献与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全国职业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提出创新我国职教双师素质培养的几条创新性建议。

(一)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首先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结合当代国际流行的OBTL 模式,设计出符合专业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先确定想要实现的效果,也就是通过培养想让教师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领域主要的欠缺点是什么?以这些“结果”为基础设计培养的计划并予以执行。其次要以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在确定教师培养目标之后,梳理出相关专业大类“双师型”教师的核心素养与职业教育素养作为师资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突出师资培养中教师核心素养与职业素养的结合。再次要注重加强“职前培养”环节。“职前培养”目前正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以本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需求为基础,要求教师在入职前先进入企业对应岗位实习,并由企业对于操作技能进行评估,成绩良好者才能够踏上教学岗位,这在源头上将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落在了实处。

(二)提高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我国职教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绝大部分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粗放的培养模式很难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大力提高培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构建OBTL 模式下的培养单元体系。需要整合并重构职业院校原有的培训内容,内容应既包括教师的核心素养、又包括职业教育素养。在总体培养方向下设定具体的子目标,这样不仅使培养计划更加具体,还能够让教师体会到阶段性的成就感,增强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对预期学习的成果有明确的要求,杜绝那些缺乏创造性的“流水线化作品”,要求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应以“理论结合实际”为准则,针对本专业的某一教学环节的优化提出科学建议。

(三)注重考核评价标准客观化

考核主体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培训考核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有的甚至对于考核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尽力弱化考核主体的能力层次和主观倾向对于考核过程的影响,建立客观化的考核评价标准。首先要积极开发具有可考核性的学习成果(作品)评估体系。院系领导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与合作企业的业务骨干共同研发设计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考核内容,使考核能够真正体现出教师的实际综合能力。其次要促进教师培养教学团队与管理团队的OBTL 理念与实操能力提升。要力争实现考核评价主体构成的多元化。院系行政领导应尽量予以回避,参与评价的应包括实践企业代表、教师代表以及其它院校聘请来的相关专家。这种多元化的人员构成既能够确保评价的专业性和公平性,也能够反映出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引入学生进行网络投票的方式,对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并将其作为考评的重要参考项目。因为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时间较长,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能力有最直观的感受。

五、基于成果导向的职教双师教师素质培养模式的成效预期

通过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职教双师素致培养模式,可使相关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明确化,并做到核心素养与职业素养培训目标相结合;通过量化评价教师“双师型”培养目标达成度,既能客观评价教师培养工作的成效,带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培养工作的行政管理效能,又能让“成效为本”的理念深入教师,让“成果导向”的教学实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培养质量,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职教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做好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中德诺浩职教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