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江苏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与路
摘要: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走向深度融合,是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江苏职业教育自身演进与嬗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深度融合的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主要是在办学方向、发展方式、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的等方面进行多重要素的重构。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走向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现实路径。
一、江苏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
在政策层面,职业教育对“融合”的阐述一般是指“产教融合”。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模式被高度凝炼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教改革创新的逻辑主线越发清晰。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贯通融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等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同样聚焦在“产教融合”,综合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产教融合内涵进行了诠释,即将视角锁定在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互动关系中,延伸出产教融合的定义,认为“融合”反映的主体之间关系更加密切,是合为一体、相互熔化成为一体的关系。二是从制度的角度考察产教融合,认为产教融合制度基本构成,它包括,职业教育投资制度、职业教育供应制度、职业教育评价制度、人才应用制度、社会合作制度。三是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角度考察产教融合,认为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宏观是职业院校办学层面,要求职业院校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观是职业院校专业群(院系)层面,要求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微观是专业建设层面,要求专业要根据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准入资格等实施。此外,还有一些论文从产教融合的价值取向、动力机制、具体路径等层面展开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产教融合无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也必然会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在融合发展成为我国一项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只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一个方面,需要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为此,我们提出江苏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这一概念。
所谓江苏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The dept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面向2035、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相关多元主体、多种要素以及多样功能之间,在遵循各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责、权、利相互关联相通并进行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呈现出来的一体化状态。基于该定义,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特征是,指职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协调性以及结果的一体化。从其内涵上来说,应包括三方面:一是企业行业、学校、家庭与社会等职业教育主要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融合,二是职业教育自身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内部要素和政策制度、育人环境等外部要素之间的融合,三是职业教育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从职业启蒙教育到终身教育的育人功能与悦人功能之间的融合。多元主体的融合促进了多种要素的融合,进而带来职业教育多样性功能的融合。
深度融合的江苏职业教育在发展目标与方向上体现出整体的一致性,其总体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就是,高举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旗帜,积极发展“办学条件优良、产教深度融合、体系构建完整、支撑终身教育、服务能力突出、群众高度认可”的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就是,培养出“素质本位、德技融合、知能并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上一篇: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